4、試驗方法
測定回彈值的儀器宜采用示值系統為指針直讀式的混凝土回彈儀(根據砼結構、構件厚度或Dmax選用、根據標稱動能分為中型和重型兩種)
回彈儀使用時的環境溫度應為-4~40℃。
回彈儀應按規定進行檢定和保養。
檢測技術——一般規定
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數不應少于 10 個;對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構件,其測區數量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少于 5 個。
相鄰兩測區的間距應控制在2m以內,測區離構件端部或施工縫邊緣的距離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測區應選在使回彈儀處于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時,可使回彈儀處于非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表面或底面。
當回彈法測強報告中有關數據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不要輕易進行處理,應當先請設計人員核算或采用其他方法(比如鉆芯取樣測砼強度)進行檢測,的確達不到設計要求,也不能滿足使用功能要求時,再請專業人員做出處理。

關于推定值公式的合理性等的不斷探索和更正。標準是人定的,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參與制定標準的各個人會因其經歷和認識的差異,但是作為標準規范的管理和執行者,卻應當有“天變不足畏,祖訓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溫家寶總理談改革、創新時引用王安石語)的精神。
混凝土注意控制好配合比、工作性、振搗、模板、養護等環節,例如加強早期養護,保證14天養護,控制碳化深度。

YT225W全數字
測區宜選在構件的兩個對稱可測面上,也可選在一個可測面上,且應均勻分布。在構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須布置測區,并應避開預埋件
測區面積不宜大于0.04m2。
檢測面應為混凝土表面,并應清潔、平整,不應有疏松層、浮漿、油垢、涂層以及蜂窩、麻面。必要時可用砂輪清除疏松層和雜物,且不應有殘留的粉末或碎屑。
對彈擊時產生顫動的薄壁、小型構件應進行固定。

5、目前存在問題的根源
1)混凝土結構非破損測定強度不滿足要求責任不能完全由混凝土攪拌站承擔,客觀的說大部分責任應該有施工單位負責。相關規范對此責任劃分不明確、混凝土攪拌站與施工單位不平等的生意關系造成目前一有問題攪拌站只能當替罪羊的局面。
2)施工中肆意加水、不規范振搗、模板缺陷、養護的缺失造成混凝土面層質量差是造成混凝土回彈測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二、YTGY-61一體鋼筋掃描儀


A6+分體式鋼筋掃描儀
1、鋼筋儀的構成及基本原理

2、梁類構件的位置及保護層厚度檢測
鋼筋間距較密,儀器接收的信號值變化相對較小,其顯示的保護層厚度值變化更小,甚至幾乎沒有變化。多數儀器無法自動測量。
方法:確定箍筋位置,在間距大的箍筋中間以慢速勻速移動傳感器,人工判定鋼筋位置;在相反的方向重新掃描一次,兩次掃描結果相互驗證。為了慎重起見,最好在另外兩條上層鋼筋中間重復上述測量,以核實測量結果,并且準確定向鋼筋。

三、G7樓板測厚儀

1、樓板測厚儀功能
主要功能:
專業用于測量現澆樓板等非金屬、混凝土或墻、柱、梁、木材陶瓷等其他非鐵磁體介質的厚度。
技術特點:
測厚范圍:40---800mm 40-600mm±1mm 601-800mm±2mm
測厚精度:誤差±1-2mm

G7現場
2、測試方法
把探頭緊貼樓板頂面,在左右慢慢移動探頭,使屏幕上厚度值逐漸減小,直到找到最小值的位置,則該位置正好位于發射探頭正上方,圖2-2中③的位置,顯示的厚度值即為該測點的樓板厚度。

顯示確信為樓板厚度時,按確定鍵貯存,該測點測厚完成 。
3、結構實體樓板厚度檢測
1)影響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滿足《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貫徹實施的需求,依據規定實施。
在建筑工程驗收及檢測中,樓板及某些墻體等封閉結構,無法直接測量其厚度,而鉆孔量測即費時費力,又對建筑物造成了損壞。
4、樓板測厚儀
混凝土結構厚度檢測
樓板和墻體等結構厚度的無損檢測之前主要有兩類儀器,一是依據彈性波反射原理的沖擊—回波儀器,另一類是依據電磁波反射原理的探地雷達儀器。
前者需要現場率定,由于混凝土結構為非均質材料,率定精度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精度,實際誤差一般為厚度的±10%。后者非專用測厚儀器,主要用于工程勘察或工程質量檢測。由于混凝土板內鋼筋影響,測厚精度一般為±5%,且價格昂貴。
樓板測厚儀的測厚原理是基于電磁波衰減的動力學原理設計而成的,雖然測厚時需兩個可測面(樓板、墻體均為兩個可測面),但測厚精度高,可達到±2%,且無需率定,完成一個測點只需2—3分鐘。

G7非金屬板測厚儀

H9一體式樓板測厚儀
